〔A类〕
粤人社案〔2021〕65号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
人大四次会议第1233号代表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省教育厅: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胡旭兰代表提出了《关于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混合制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对优化职业教育供给,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技工教育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充分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技工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助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技工”的培养。
一、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技工教育。全省现有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9万人,占全国的1/6。目前,我省技工教育已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公办技工院校79所,其中地方人社部门办学59所,行业办学9所,企业办学11所。民办技工院校67所,其中技师学院3所,高级技工学校9所,普通技工学校55所。近五年来我省技工院校共培养技能人才100多万人,9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被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工教育将校企合作作为基本办学制度,根植于企业的土壤。一是首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从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到考核评价均由校企共商完成,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该模式被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成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对接产业开设专业。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2016年-2020年投入3.1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8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4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打造市场化、特色化、高水平专业品牌。在10所技师学院50个专业开展全日制技师班试点。三是推动校企“零距离”融合。支持校企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改进、员工培训、招生就业、技能竞赛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我省技工院校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行业)合作。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会同省发委等部门评审认定883家企业为省级第一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包括西门子、华为等8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700多家大型企业与技工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三、着力打造“广东技工”技能人才品牌。坚持培养企业一线技能劳动者的办学定位,从大国工匠预备军、高技能人才到一般技能技术工人的多元化、多层次培养结构,更好的适应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一是深入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出台“广东技工”工程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深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育高素质的“广东技工”人才。技能人才13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5万人、占比33.4%,均居全国第一。二是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制定实施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意见,投入3亿元扶持创建10所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以点带面引领全省146所技工院校高水平发展。三是成立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联盟成员单位117个,覆盖全省36所技师学院、19所高级技工学校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有限公司、TCL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46家企业以及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广东省制造业协会、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16家行业协会,成为我省技能人才领域最大、最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人大代表建议,以高质量实施“广东技工”工程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混合制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创新治理体制机制,优化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供给,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专此函达。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4月8日
(联系人及电话:胡志启,020-8319134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