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553612461/2021-0070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成文日期: 2021-06-18
名称: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5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7-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5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1-07-06  浏览次数:-

〔A类〕

粤人社案〔2020〕284 号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50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吕瑞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广东技工校企合作的建议》(第1750号)收悉。我们认为您提出“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技工质量促进就业”的建议对我厅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厅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多次组织相关处室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行逐条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关工作措施,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聚焦广东培育壮大10个战略新兴产业和10个战略支柱产业,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技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着力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

  一、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实施技工教育大发展行动

  近年来,我省技工教育积极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有效发挥技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探索开展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从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到考核评价均由校企共商完成,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强化企业培育培训主体职责。该模式被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目前,我省146所技工院校共开设341个专业,基本覆盖我省现代产业主要领域;73%的专业与企业、行业有合作关系,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双制”班学生超18万人。通过校企合作,引领带动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60.87万人,约占全国的1/6;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占比超过50%,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3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7万人;2010年来,连续参加了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累计获得15金、10银、12铜和22个优胜奖,金牌数和奖牌数分别占全国的42%和41%;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94名选手取得了32金、13银、11铜和27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金牌项目总项目数的37%,金牌数和奖牌数、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一;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老百姓认可度越来越高。

  二、围绕产业发展强化专业建设,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围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助力广东培育壮大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0大战略支柱产业,指导技工院校开发97个特色专业;印发《关于清理我省技工院校“僵尸”专业的通知》,对不适应产业发展、招生数量少、市场需求量少的“僵尸”专业进行清理,共清理了146所技工院校836个“僵尸”专业设置。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珠海技师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三所高水平技师学院试点开设5个专业全日制技师班,推进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联合省发改委、教育厅共同评审认定883家企业为省级第一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大企业和学校对在校学生和企业人员开展定制化联合培养培训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参与技工教育办学。支持企业联合技工院校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教学工厂,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能力评价标准体系;为全省产教融合发展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径,构建促进产教融合的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推动技能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产业发展与教育改革有机融合。

  三、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办学

  在共育师资力量、共享教学资源、共建专业特色、共创科技项目、共促世界技能大赛参赛水平提升、共谋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搭建政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成立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全省37所技师学院、19所高级技工学校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46家龙头企业和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广东省制造业协会等16家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组成的“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为我省技能人才领域最大、最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瞄准国际标杆,追赶世界先进,在合作办学、师资培训、教学改革、技能竞赛、学生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了我省技工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目前,我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的技工院校约20所,已与新加坡、德国等8个职教先进国家地区合作共建国际学院(班),部分院校国际合作班在校生超过2500人,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能人才。如省技师学院与德国国立麦明根技术员学校举办中德合作国际班,与澳大利亚昆士兰TAFE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采用“2+1”模式在会计和物流专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与瑞典卡尔拉得公司合作共建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卡尔拉得汽车钣金技术培训中心,共同培养汽车领域国际化技能人才;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与德国工商总会成立中德凯勒数控实验室、建立中德职业技术教师培训基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省机械技师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惠州市技师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等多所技工院校与德国等国家知名企业、行业协会、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引进国外专业课程体系,搭建相关培训平台和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国际合作班、人才培养和课程教材开发等多形式合作,提高学校办学综合实力。

  四、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保障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厅先后出台《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试点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提出校企融合发展“八个共同”工作内容,遴选出首批30家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对每所院校给予10万元经费补助;在全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并将其作为我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大工程之一,采取“企校双制”的培养模式全力推进实施,对按照要求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可按规定给予学徒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按照职业(工种)等级、耗材情况等确定,每人每年标准为4000元-8500元,2020年全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8万人。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共同出台《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从规划、政策、项目等方面支持试点主体改革创新,到2025年分批布局建设培育30个以上在全国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其中制造业相关行业20个以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10个以上。同时,计划重点打造200个以上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通过试点改革、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保障我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更高质量培养更具创新活力的技能人才队伍,形成更加合理的技能人才结构。

  下一步,我厅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聚焦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目标,按照“能力本位、对标国际、产教融合、高端引领、质量办学”的总体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以更有力的举措,走实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加快推动我省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为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人才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深化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办学制度,强化校企合作关系,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推动校企师资相互交流,共同推动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共同完成企业亟需的技能人才培育培训、共同培养符合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院校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校企共同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着力提升技工院校服务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能力。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技工院校开展理论进修、知识更新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开设技师研修班,开展技能大师交流研讨,积极参与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指导校企双方积极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工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共同合作积极开展学徒培训,大规模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三是积极推动校企资源共享。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技工院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引优质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等。支持各地依托技工院校建设行业或区域性实训基地,完善学生到企业实训制度,推进学生实习实训规范化,保障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是改革驱动教育培训服务供给。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技工院校、优质企业共同开发优质技工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共同组织开展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活动,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车间、班组结对子,建立校企合作的学习团队,为企业职工提供终身技能发展和培训服务。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厅工作的支持。欢迎继续对我厅工作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熊石石,020-83182864)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