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促进工作,我省定于2025年7-12月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行动主题
筑梦青春 就业启航
二、服务对象
(一)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的16-24岁失业青年。
三、行动目标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需求,以实名登记台账为支撑,集中提供政策落实、职业指导、招聘对接、困难帮扶、能力提升、权益维护等全方位就业服务,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四、行动内容
(一)抓好政策落实落地。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早招多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拓宽一次性扩岗补助范围,延续实施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加强政策服务清单梳理和解读宣传工作,组织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集中宣讲解读,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综合运用“直补快办”“政策计算器”等服务方式,推动资金补贴等政策及时兑现,提高政策落实率。
(二)及时发布服务指引。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介,集中发布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公开信、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清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就业创业服务清单,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求职指引和便利。畅通高校毕业生求助途径,用好求职登记小程序、省公共就业服务云平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站所等服务平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早登记,确保愿登尽登。
(三)尽早摸清服务对象。省厅将与教育部门完成数据移交,并比对社保、学历等数据后,通过省一体化高校毕业生管理系统分发至各地。各地要及时跟进联系,及时将求职登记小程序登记毕业生纳入联系服务范围,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动态更新维护本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台账。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摸清辖区内登记失业青年的个人信息和就业、培训需求,7月底前建立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
(四)全面落实实名帮扶。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实行专人联系、集中帮扶,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实名服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的就业状态和服务提供等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在台账中及时记载、动态更新。完善就业去向核实核查机制,探索通过数据比对、劳动合同(就业协议)证明、电话回访等方式核实,强化就业情况动态监测。落实地区之间推送联络机制,对异地求职毕业生要与本地户籍毕业生同等开展联系服务。
(五)密集举办招聘活动。加密招聘服务活动频次,接续举办“筑梦青春·就业启航”、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加强结构性分析研判,根据毕业生专业特长和就业意愿,定向投放岗位,安全有序开展线下招聘,更多举办“小而美”、“专而精”特色招聘;依托省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常态化组织线上招聘,加大直播带岗、远程面试等力度,促进供需高效匹配。组织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泛参与,提高招聘服务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水平。省厅将选择部分重点地市组织举办省市联动招聘活动(活动安排见附件2),示范带动全省广泛开展系列活动。
(六)持续提升就业能力。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领域,根据用人需求和就业培训意愿精心设计培训项目,大力组织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等专项培训,帮助青年提升技能水平。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更多开发科研类、技术类、管理类见习岗位,帮助青年提升实践能力。全面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年底前各市要全部启动青年求职能力实训学员班工作,为参训学员提供简历修改、面试技巧课程,开展企业参观、跟岗锻炼活动,帮助青年提升求职能力。
(七)坚决兜牢就业底线。将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纳入帮扶台账,建立健全就业帮扶清单。组织专门力量与困难毕业生“一对一”结对,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优先推送高质量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职业指导,做到“一帮到底、不落一人”。对通过市场化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统筹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珠三角地市要加大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的粤东西北地市帮扶协作力度,组织对口企业前往粤东西北地市举办小精专、短平快的招聘活动,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八)强化失业青年帮扶。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基层平台及社区网点资源,建设青年就业服务驿站,提高失业青年对就业服务的感知度。加强失业青年常态化帮扶,主动提供岗位对接、就业指导、培训推介等服务,积极组织参观企业、开展就业沙龙等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家门,激发就业内生动力。对求职受挫、信心不足的失业青年,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求职会诊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树信心,积极理性求职。
(九)护航青年就业权益。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活动,从严纠治非法职介(网络)、就业歧视和“招转培”及“培训贷”等招聘欺诈行为,治理“萝卜招聘”“付费内推”等市场乱象。强化就业安全教育,组织劳动就业法律法规进校园宣传,及时发布招聘陷阱提示,曝光典型案例,普及防电信诈骗知识,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十)持续加强宣传引导。聚焦行动主题,充分运用广播电视、部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支持青年就业良好氛围。强化示范引领,积极推出服务重大战略、主动创业创新、投身生产一线、扎根城乡基层的青年就业典型,通过生动故事和榜样效应,全方位展示新时代青年人就业创业的精神风貌,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从国家发展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多渠道实现就业创业、建功立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行动方案作为做好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好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属地责任,逐级传导压力,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时间安排和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工作取得实效。要充分调动市场机构和行业协会参与积极性,推动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二)加强工作调度。各地要建立工作跟踪督导机制,密切跟踪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工作调度,省厅将从7月起,对各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就业情况和求职登记小程序求助毕业生联系服务情况进行定期调度、不定期抽查核实。行动结束后,各地要形成书面报告,年底前报送省厅就业局。
(三)加强风险防范。各地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查巡查力度,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要严把信息审核关,对参加各类招聘活动用人单位的资质和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坚决杜绝各类虚假、不合理信息。各地要高度重视实名制数据系统的维护,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质量常态化核查机制,严守就业数据真实准确底线,省厅将针对各类举报线索、异常数据等,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
附件:1.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pdf
2.2025年“筑梦青春·就业启航”广东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省市联动招聘活动计划.pdf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5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