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提案办理
    

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0170262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本网 时间:2017-07-14
分享:
字体: [大] [中] [小]

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0170262号提案由我厅主办,经综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关于重视技工队伍建设,提高广东制造水平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技工队伍建设是服务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广东制造水平,就要抓住技工队伍这个关键,全面提升广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技工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助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0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均居全国第一;建设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4个和技能大师工作室39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24个,均居全国首位。构建形成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了普惠性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00万人次以上。

二、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全省技工院校有156所,其中技师学院35所,高级技校46所。在校生57.1万人,约占全国的1/5(其中全省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25.3万人,占总在校生数的44.3%),我省技工院校九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46所高级技工学校设立了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78所省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均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近五年来共培养技能人才100多万人。广东技工院校选手参加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2金、3银、5铜和11个优胜奖,奖牌总数占中国代表团的59.5%2016年入选国家世赛集训基地23个,95名选手进入42个项目的国家集训队。近日,已确定我省有18个项目21名选手将正式代表国家参加今年十月份在阿联酋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广东技工教育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基本建立产教融合的办学制度,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80%面向现代制造业,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合作,技工院校制造类专业在校生规模45.7万人。20162017年安排145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8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20个特色专业,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先进制造类专业占比90%。开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被马凯副总理誉为中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工院校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全省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2017年安排25000万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5所技工院校实施产业共建设项目,对接粤东西北产业共建。

四、基本形成就业导向的办学理念,成为促进和服务民生的有效手段。实施服务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工程,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实施技能扶贫工程,共有7.6万名贫困生经技工院校2-3年培训实现就业并带动全家脱贫。实施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程,5.3万名退役士兵学员入读技校,已有3.8万人毕业并实现就业。

五、基本建立对接产业的培养体系,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全省职教集团达70多个,启动高等学校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工作,建立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平台80个。加大制造业类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57所高职院校开设制造类专业点100多个,在校生2万多人。中等职业学校制造类专业24.16万人,占在校生的24%

我省是技能人才大省,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技能人才总量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我省技能人才约占从业人员17%,低于全国21.3%的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高达2.0,仅20172月份我省技能人才缺口达16.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为28.3%,低于上海(31.1%)、江苏(28.6%),与德国(50%)、日本(40%)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二是制造业领域技能人才缺口问题凸显。我省制造业企业中,技能人才的平均用工量仅占14.3%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很难招到技能人才。三是技能人才地区分布失衡。粤东西北地区技能人才仅占全省总量的30%全省42个产业园区招聘使用的技能人才仅占招聘总量的14.2%,其中高技能人才不足3%四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偏低。技能人才待遇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的收入水平远低于管理人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应聘门槛受到学历等方面的歧视,晋升渠道单一。

六、加快解决技工队伍建设问题的意见

正如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所述,我省技工队伍建设存在财政投入不足制约了高质量技工人才的培养;积分入户政策不适应技工队伍的稳定和建设;相关管理体制成为技工队伍培养和稳定的障碍;高等职业教育不适应制造强省建设的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切中要害,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指出了技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一是制定我省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发201714号),研究提出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针对性意见,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力度。二是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推动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学历、职称互通互认、衔接连通、待遇相当,改革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增设特级技师等级,相关待遇参照正高级职称执行。完善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待遇相当的政策,领军型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并统一管理服务。三是落实技术工人待遇。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单位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四是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推动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企业首席技师可享受教授级高工待遇。五是健全优秀产业工人表彰机制。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中的比例,完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南粤技术能手等评选表彰机制,充分发挥评比达标表彰工作的正向激励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发展技工教育社会效应明显,技工院校毕业生主要面向先进制造业,与我省制造业大省的省情相适应,就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对提升我省产业水平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技工教育也是精准扶贫教育,技工院校90%以上的生源为农村,大部分是贫困家庭子女,技工教育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的作用。加大技工教育发展和投入,是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职业教育资金短缺问题。近年来,省财政每年安排技工教育发展扶持资金6.4亿元,以技工院校为主阵地,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目前,我省技工教育得到较好的资金保障和财力支持,对推动建立高水平的技工教育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2017年,省财政安排2.5亿元,用于支持粤东西北地区15个地市建设产业共建高技能实训基地,对15个省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给予资金补助,推动技工院校与产业园区共建、共研、共育,共同建设产业共建高技能实训基地,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三是建立完善生均拨款制度。2017年,省将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的原则、目标、内容、措施和工作要求,建立完善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进一步明确技工院校办学地位和办学层次。技工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发展成为由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普通技校三个层次组成的技工教育体系,其中技师学院主要承担通过学制教育培养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技师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属职业教育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范畴(人社部发〔201496号),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招生起点都与高职院校一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技工院校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按相当于大专、本科学历落实相关待遇。省政府《印发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明确:搭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上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国家和省的系列政策为我省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地位提供了保障,下一步,我省将加紧破解技师学院发展的体制障碍,争取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参照兄弟省市的做法,明确将技师学院列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技师学院与高职院校实施同一生均拨款标准。落实技师学院办学主体变更登记,允许条件具备的技师学院设立教授级职称系列。破解技工院校人才引进难题。实施优秀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优秀技能人才和名教师到技工院校任教。对技工院校引进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和高精尖缺的高技能人才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推动制造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专业建设与学校实际相对接、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开展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支持发展工业机器人、船舶建造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业设计、数控多轴加工等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积极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升级和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制造业领域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

(五)进一步优化积分入户政策,为技工队伍建设增添动力。一是积极推动技能人才积分入户工作。2010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将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重要积分加分项目,打破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城镇政策上的唯学历计分做法。2011年,调整积分落户政策,提高技能等级积分分值比重,鼓励有一技之的异地务工人员落户城镇。目前,广州、深圳的户籍迁移政策均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加分项目,鼓励技能型人才入户。广州市结合实际,每年发布本市急需的职业工种目录,对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技能人才进行额外加分,鼓励入户。二是实施积分入学政策。珠三角9市均已出台实施积分制入学政策,建立了积分入学和积分入户二元管理体系,异地务工人员可不落户、凭积分享受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服务。三是我省除广州、深圳外,其他城市不再执行积分制入户政策。2016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文件并明确,除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外,其他城市不得采取要求积分制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根据上述文件精神,我省除广州、深圳外,其他城市不再执行积分制入户政策。

(六)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一是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模式。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14号)和《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粤府办〔201139号),在保持原有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推动落实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五个统一(统一发展规划、统一招生平台、统一经费投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建立联席会议的协调发展模式。二是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环境。贯彻《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教职成〔20169号)文件精神,出台相关贯彻意见,全面加强技工队伍建设。推动出台《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进一步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环境;印发《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加快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推动我省技工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推进落实技工院校平等招生。按照五个统一的政策安排,目前,我省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统一使用中招服务平台开展招生录取工作,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技工院校招生录取可安排在同一批次进行。绝大部分地市除普通高中单独列开外,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按照同一批次进行志愿填报和录取。但是,技师学院未能进入高招平台。技师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属职业教育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范畴,培养目标和招生起点与高职院校一致,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建立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校同一平台招收高中毕业生制度。四是深化校企合作和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等政策,探索推进产教融合企业试点,协调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允许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开办实习工厂或实体企业,落实产教结合经济实体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健全和落实职工职业培训制度。打造一批培养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南粤工匠五是多元化引进职业教育师资。实施强师领航行动计划。加强卓越教师培养,支持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在本行业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能大师,以师带徒形式培养一批专业骨干。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和高层次技能人才吸引计划加大政策创新,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明确在省级以上一类竞赛前三名、世赛获奖选手、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等相关人员参加技工院校教师公开招聘,可通过考核的方式直接聘用,在现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下专门开辟一条通道。

(七)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一是抓住重要节点宣传。抓好每年5月份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每年7月的世界青年技能日等活动时机,大力宣传技工教育的优秀成果;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制播新一季《技行天下》节目,创新宣传模式,提升社会影响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围绕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技能人才培养成果、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备战和参赛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激发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根据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的优势和长处,开展有针对性宣传,招生宣传做到进厂入村、家喻户晓。宣传工作巩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宣传阵地,既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等载体和报刊、电视宣传、印发宣传单、小册子等宣传形式,也利用好新媒体和互联网。制定实施《关于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宣传工作方案》,在5-7月份通过南方网合作开展网络宣传、与《新快报》合作进行专题报道、广东人社微信号专题推广、厅门户网站和广东人社”APP开设专栏宣传、广东人社新闻客户端同步发布等形式,融合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开展技工院校招生宣传工作,助力提质增源,提升技工教育社会影响力。三是注重宣传重点。读技校 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高技能人才培养、读技校好就业和技工院校办学情况、技术明星、能工巧匠的典型、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等为宣传重点,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把技工教育的优势宣传出去,营造舆论环境,增进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和自豪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