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建议办理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64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稿 时间:2021-04-25
分享:
字体: [大] [中] [小]

                                                                                                                                                    〔A类〕

                                                                                                                                                                                                                 粤人社案〔2021〕142号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64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

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冯旭初代表提出了《关于促进广深双核联动发展的建议》。经研究,现就“从广深开始先行先试,彻底打破大湾区内人才要素流动壁垒”相关内容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我厅破除障碍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厅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紧扣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全面实施“湾区人才”工程,着力打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湾区“人才通”“社保通”,促进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捷流动、加速集聚。截至2020年底,全省专技人才达73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83万人,技能人才13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45人;博士博士后平台1600家,在站博士后10280人,均居全国首位。


      (一)部省联动创新人社制度供给。一是有力构建“2+3+N”政策支持体系,争取人社部与我省签署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赋予我省58个政策创新点;部省签署战略合作补充协议,上下联动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明确支持广州、深圳“双城联动”的24个政策创新点;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支持广州、深圳人社事业创新发展意见3个文件。二是加大放权赋能力度,以广州、深圳为重点,分层分级下放职称评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和聘用备案、高级技工学校审批、博士工作站设立等10余项省级权限。三是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并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畅通港澳居民来粤创业就业渠道。一是完善港澳人员来粤就业政策服务体系。全面取消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出台政策明确将港澳人员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允许同等申领就业创业补贴。二是畅通港澳人员入职事业单位渠道。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试行办法,实施突破对象限制、政审考察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引进“绿色通道”、出入境管理服务等5项首创性改革,首批1万多个公招岗位向港澳居民开放。鼓励港澳籍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我省“三支一扶”计划,2020年香港籍毕业生报名20人。三是打造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出台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其中重点支持建设13个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765个、吸纳港澳青年1125人。

      (三)深入推进“人才通”“社保通”。实施“人才通”工程。推动职业资格认可。出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实施方案,构建全面开放的大湾区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港澳专业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机制,建立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为路径,以南沙、前海、横琴3个自贸片区为示范带动,推动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建筑工程、律师服务、金融等8个专业领域港澳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指导深圳出台推进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实施方案,指导珠海出台全国首部支持港澳旅游从业人员跨境执业的地方法规。探索职业技能互认。成立广东省职业技能评价“一试三证”工作委员会,选择美容师、美发师2个项目开展“一试三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模式试点,探索吸纳港澳成熟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二是实施湾区“社保通”工程,出台进一步完善我省港澳居民养老保险措施意见,明确港澳台籍人员养老保险费延缴、补缴和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措施,支持深圳先行先试出台外籍人才养老保险继续缴费政策,完善港澳人员社保经办服务,实现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跨境使用,指导珠三角地市跨境建立社保服务点,目前港澳居民在粤参加社会保险18.74万人次,比2019年底增长33.7%;社保卡持卡人数14.13万人,累计在境外发生存取款交易涉及金额4070万元。

      (四)以“湾区人才”工程为牵引促进人才集聚流动。一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决定性作用。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顺畅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努力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二是创新博士博士后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创新培养模式、引才模式、平台载体、扶持机制和管理服务,建设5个区域性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连续三年举办广东“众创杯”博士博士后创新赛,设立博士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基金,加快培养集聚优秀拔尖青年人才。三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全国家、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级联动体系,高水平建设广州、深圳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下放省级外商投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审批及备案权限。编制大湾区(内地)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四是搭建人才发展“立交桥”。出台《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方案》,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融合发展通道,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拓宽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五是鼓励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贯彻落实人社部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问题的意见,对科研人员兼职取薪、离岗创业期限、设置流动岗位等进行了明确。六是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巩固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城乡居保基金市级管理,研究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扩大社保覆盖面,出台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单位从业的灵活就业特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办法。目前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大湾区内地九市社保缴纳年限互认没有政策限制。

      (五)打造人才服务“生态链”。一是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建成“线下专区+线上专窗”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为15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停居留与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等32项“一站式”服务。设立34个分窗口,并在广州南沙区、江门市、佛山市挂牌设立首批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被省政府列为自贸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省、市各级窗口年均服务8.6万人次,服务办结率达99%以上。二是提供“一卡通”全方位服务保障。出台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实施办法,持卡人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安居保障、交通服务等14个方面享受“一卡通”全方位服务保障,累计发放优粤卡3258张。三是打造“一张网”服务数字平台。运维“广东人才网”,集成高层次人才政策、项目、引进、服务等功能,打造办理事项“最简材料包”及“购物车式”量化办理功能,实现办事材料精简1/3以上,平均办理时间压缩30%以上,2020年1月运行以来点击量超过80万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到国家和我省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特别是推动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成为建好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厅将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效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人才“引、育、管、用、服”工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加速集聚的生态环境,更好支撑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以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紧扣大湾区建设“十四五”新部署新要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推动部省协议和补充协议82个政策点落地见效,在特殊工时管理、探索外籍人员配额管理等重大改革上先行先试,努力创造更多广东经验。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探索实施针对科研人员、归国留学高端人才的优惠政策。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加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力度。支持广州、深圳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国际人才管理综合改革,协调推动开展技术移民试点,推进境外人才签证便利化,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引进、培养、集聚适应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高端人才。

        二是深化湾区“人才通”“社保通”加快引进国际一流人才。牢牢扭住规则衔接这个重点,深入推进湾区“人才通”“社保通”,积极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多样化实现形式,在职业资格认可、社保政策衔接、社保服务标准化对接、社保卡“一卡通”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和协同,争取国家支持我省探索大湾区养老保险年限互认、外籍人员延补缴等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探索新产业新业态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场化认定机制。全方位打造“一港、一卡、一窗、一网”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拓展“一站式”服务体系、“一卡通”全方位服务保障、“一张网”服务数字平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等重大平台开发,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全面覆盖、公平保障、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授权改革试点。

       三是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才流动。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引领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一批特色技工院校,建立健全适应“双元”育人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积极协调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学制教育培养技师试点。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技工院校为主体的第三方评价,探索在高新科技、智能制造等部分工程技术领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互通试点。充分发挥广东“一试三证”工作委员会作用,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形式继续开展粤港澳三地技能人才评价交流合作,并在广州、深圳率先设立首批示范点。

       四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统筹管理机制,出台促进人力资源市场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积极培育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进程,健全国家、省、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级联动体系,高水平建设广州、深圳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优化档案管理服务畅通职业转换,减少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不合理限制。建设全省归集统一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资源库,加快档案数字化,推动跨部门跨区域数据互认共享,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转递“跨省通办”。

       专此函达。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4月25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旭卓,8313396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省政府办公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64号代表建议会办意见的函.pdf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