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省卫生和健康委: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宇明等代表提出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卫生技术人员资格互认的建议》,经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推进对港澳医疗职业资格认可工作情况
2019年2月以来,国家和省相继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等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拓宽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的执业范围。
我厅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多次开展研究座谈,并赴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开展重点专题调研,逐个领域逐个事项研究推动认可工作落实;在此基础上拟制相关实施方案,在省内广泛征求意见,并在与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的基础上书面征求人社部意见。2019年11月5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人社规〔2019〕38号)。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构建全面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职称评价体系。包括推进职称评价专业领域全覆盖,畅通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渠道,完善港澳专业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机制,建立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二是推进各领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认可,促进港澳人才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包括进一步加大医疗领域对港澳开放力度;进一步优化港澳医师内地医师资格认定、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短期行医等政策措施,探索将来粤短期行医的许可权限下放至有条件的区县;允许港澳医师在粤多个执业地点执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优化规范化培训内容等多项措施。三是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评价融合发展机制。包括深化大湾区技能人才“一试三证”合作,促进大湾区专业人才评价融合发展,建立各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推进粤港澳专业资格互认的困难和对策
代表提出,建议在法律法规层面统筹突破,出台相关政策,简化港澳卫生技术人员来粤执业手续;也建议省加强与港澳沟通,港澳两地也能承认内地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实现相关人员在流动过程中合法执业,真正实现湾区内资格互认。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粤港澳专业资格互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困难有三方面:一是职业资格管理是国家事权。按照国家现行职业资格管理体制,职业资格的设置、管理由国家人社部和国务院各主管部委负责,省级人社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是辖区内组织实施部门。职业资格的注册、执业管理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社部门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二是粤港澳三地法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内地与港澳分属三个法域,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差别较大,而职业(专业)资格特别是准入类职业资格均以三地各自的法律法规作为设立依据,决定了职业资格框架准则存在较大差异,互认或单方认可会涉及法律修订,工作难度大。三是粤港澳三地职业资格管理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在内地,职业资格是由政府主导管理,人社部统筹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在香港,特区政府没有职能部门主导,由行业协会或法定机构依法管理,实施行业自律。在澳门,特区政府虽有职能部门主导,但其就业市场较小,部分职业尚未形成独立门类。香港业界对互认工作的态度也存在两面性:既期望内地市场和比较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能够为香港带来新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活力;也担忧资格互认的开放会使竞争加剧、为行业带来冲击,甚至会降低香港专业资格的认可度和相应经济收入。在沟通对接过程中,香港相关专业机构、组织对互认前景都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但推动工作的动力不足。
针对这些困难,《实施方案》坚持以“分类有序、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作为基本原则,提出建立不同领域、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资格认可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请示沟通,先期选择市场成熟度较高、社会需求量较大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医生、教师、导游等8个专业领域,成熟一个推动一个,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
我厅认为,代表所提建议很有建设性。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卫生健康委,按照《实施方案》的部署,积极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进一步加大医疗领域对港澳开放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港澳医师在粤执业。
专此函达。
(联系人及电话:李淦,020-8313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