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珠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实践,强化欠薪源头治理,创新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树牢珠海和谐劳动关系品牌,为平安珠海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科技赋能,打造预警监测“千里眼”。为进一步强化欠薪源头治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建立“1+1”风险预警监测模式,即建立 1 个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1 个非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关系预警监测平台,两个平台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安全可靠、成本控制较低,有效实现欠薪智慧治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与18 家银行建立了网络专线连接,与7家保险机构和4家担保机构开通了保证金和专用账户业务,已开专户541个,已开保证金保函488个,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截至目前,全市619个在建项目全部纳入珠海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总计发放农民工工资24.61亿元。劳动关系预警监测平台将全市所有市场主体纳入监测,以全市企业参保数据为基础,对内汇聚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就业失业登记、失业待遇领取等数据,对外结合企业用水数据,并力争打通用电、税务等信息壁垒,通过大数据模型,全方位为企业劳动关系“画像”。2024年以来,对50人以上的企业,累计触发红色预警 536条,累计触发黄色预警632条;对100人以上的企业,累计触发红色预警168条,累计触发黄色预警285条,稳妥处理了73 家企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是示范引领,选树和谐关系“领头羊”。树立和谐标杆。 评选出101家企业为珠海市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打造区域试点。金湾区推行“5+”工作法(即党建+、制度+、阵地+、队伍+、平台+),构建“调援裁诉征支”衔接机制,形成劳动争议办理“一站服务、多元化解”模式,在全市打造首个“区级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复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选树基层典型。联合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劳动争议“应调尽调”,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目前,我市已建成劳动人事争议三方联合调解中心(诉前调解中心)5 家,区级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中心1家,镇(街)基层调解组织24家、工业园区调解组织5家、行业商(协)会调解组织25家、企业协商调解组织744家。
三是高压惩戒,实现欠薪问题“零容忍”。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工作的衔接机制。近三年以来,共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146宗,42 家用人单位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282 宗。对全市商事主体登记的38.57万家用人单位进行诚信等级评价,313家用人单位被评定为 C 级,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对问题较多的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敦促其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针对建筑领域欠薪高发频发问题,市级人社 与住建、交通、水利、轨道交通、信访、国资等单位组成联合督导组,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工地、重点个案开展集中督导。2024 年以来,共计实地督导在建项目578个,强力推动根治欠薪各项任务落实。我市连续 5 年在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2023年位列全省第一。
四是服务前移,打好纠纷化解“提前量”。便民服务数智化。开发应用珠海市电子劳动合同签约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子劳动合同“零跑腿”“零接触”和批量“秒签”服务,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搭建“劳动仲裁集约送达”智慧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广“仲裁文书集约送达”。矛盾纠纷早化解。印发《珠海市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工作指 引》,指导企业、行业协会等成立调解组织,及时开展劳动关系 协调员培训等活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企业内部。为企服务常态化。践行“三到三服务”党建工作法, 开展“志愿服企和谐同行”“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企业”“劳动关系大讲堂”等活动,深入企业、工业园区、商业协会“点对 点”“面对面”进行用工指导,提升企业法治观念和依法规范用工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