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广东就业 > 工作园地

江门首次尝试信息对接招聘模式显成效

日期:2010-05-06 来源:江门日报
   

       两次信息对接,使得企业与学生之间均有备而来。记者 赵可义 摄

    人力资源部门当“红娘” 信息对接显成效

    (记者 赵可义)“之前,我们在收到的大量求职简历中,挑出符合我们招聘条件的9份简历,与求职者约好面试时间,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我们招聘的效率。”江门第二中学的陈老师在近日举办的“2010年江门—华南师范大学供需见面会”上说。江门市38家单位携402个岗位赴华南师范大学招聘,最终近百人达成就业意向,这是近年来江门市第一次集中组团赴高校招纳人才。

    据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的月薪在1800—3000元区间的岗位最多,占招聘岗位总数的76.5%,主要是招聘文员、储备干部、业务代表、教师等。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类等排在专业需求量前三位。招聘会当天,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招聘会不得不在雨中进行,但是招聘单位并不虚此行,因为之前,很多企业已经通过两次信息对接与应聘对象达成初步的意向,企业与应聘对象都是有备而来。

    江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舒春勇介绍说,本次招聘会创新招聘模式,加强了招聘会的针对性、时效性。招聘会共有两次信息对接,一次现场见面。首次信息对接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组织毕业生进行选择,并将初步确定就业选择意向信息反馈市人社局;第二次信息对接,市人社局将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发送给有求职意向的招聘单位,供招聘单位选择,并要求招聘单位将选择结果反馈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和华南师范大学再联合举办一次现场招聘会,根据第二次信息对接的结果,邀请信息对接成功的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现场见面,并当场签订录用协议。

    据悉,通过第一次信息对接,62家用人单位报名参会,提供782个岗位,经过华南师范大学选择,共有204名学生对644个岗位产生求职意向;第二次信息对接,经过用人单位筛选,最终近百人达成就业意向,现场签约29人。舒春勇介绍说,以后将会继续采用这种信息对接招聘方式组织我市企业到省内外高校进行招聘。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