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年投3.5亿助困难群体就业
日期:2007-04-09
来源:广东劳动力市场
去年8月25日,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围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海珠区、荔湾区开展调研时强调,要把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民生之本、公平之器、和谐之基、稳定之策来抓,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半年过去了,广州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给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近3.5亿元,主要用于对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市民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较2005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
今年,广州将力争年度开发就业岗位20万个,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达55%以上……
身边故事
52岁“零就业家庭”人员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荔湾区隆庆北的潘铭枝家是个“零就业家庭”,妻子患病不能工作,而已经52岁的他,没有技术也没有学历,虽然多次前往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却频频碰壁。当他在街道登记为“零就业家庭”之后,街道主动为他留意适合他的工作,最后他在附近的小学当上了保安,月薪800元。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让潘铭枝备感珍惜,也倍加努力,并赢得了校方和学生的喜欢。这份工作不仅解决了他的工作和收入问题,最让他中意的是,还能在中午回家照看一下病中的妻子。
2006年,广州市登记在册的“零就业家庭”177户,实现一人以上就业的为175户,就业率为98.87%。依托“12333”劳动保障热线平台,今年1月29日,“零就业家庭”就业服务热线开通。根据援助计划,区、街就业服务机构在获得“零就业家庭”信息后,将在10个工作日内上门了解情况,依据实际困难制定就业援助计划,并承诺只要不挑拣工作岗位,在一个月内帮助其实现再就业。截至今年3月1日,“12333”热线短短一个多月共接到求助电话204人次,经就业服务机构上门家访确认属“零就业家庭”的有95户,已推荐安置就业的有19户。
摩托车管理员改管小车 “禁摩”后收入翻番
49岁的麦子祺原来是越秀区的“禁摩”涉及人员,如今在与家隔了一座海印桥的“中海名都”当小区停车场保安,每月工资900元。在“禁摩”之前,他可没有想到自己会从摩托车管理员“升级”成为小车管理员,收入也随之翻了一番。“禁摩”前夕,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钟丽英亲自带队将1月4日上班的通知书送到了他手中。他表示,新工作不仅工资高,而且社保等一应俱全,比他原先的工作好多了。
据摸查统计,截至2007年2月15日,本市户籍“禁摩”涉及人员4379名,已经办理失业登记的有1305名。针对“禁摩”失业人员的特点,广州市制订了《广州市“禁摩”失业人员就业援助方案》,组织开展多项就业援助活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组织445名“禁摩”失业人员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已有894名“禁摩”失业人员实现转行就业。
今年目标
力争开发20万个岗位
今年,广州将力争开发就业岗位20万个,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达55%以上,“零就业家庭”一人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农转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60%以上,流动人员就业录用备案率达95%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本市农民和外来工的就业工作也被列入了广州今年的重点项目。钟丽英日前表示,今年将出台《广州市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将在现有登记办法只登记城镇人口的基础上,将本市有就业愿望的富裕农民也纳入就业失业登记体系。目前,该局已经在全市的2572个村(居)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不仅本地农民,外来工也将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将落户在市劳动力中心市场附近,面积约2000平方米,估计年内第一期工程将建成使用。]]>